古人是如何制冰的?

古人是如何制冰的?

秋天时还要清理冰室,为冬天藏冰做好准备。到了天气炎热的时候,人们就可以开始用冰了,冰块的用途除了做冷饮、降温和祭祀以外,还可以用来保存食物。

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人印象深刻,而大家一起敲的那个器皿,实际上就是一种原始的冰箱。

这个器皿的原型出土于曾侯乙墓,主要用来放酒,周围的夹层里就是放冰块降温的。

此外,在古书《吴越春秋》上也曾记载:“勾践之出游也,休息食宿于冰厨。”这里所说的“冰厨”,就是古代人们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一间房子,是夏季供应饮食的地方。看来勾践同学除了平时卧薪尝胆以外,还是很注重生活品质的。

到了唐朝的时候,人们偶然发现硝石溶于水的时候会大量吸热,能让水降温乃至结冰。于是冰块开始走出皇家仓库,成了一种大家都能得到的日常用品。人们还尝试在制冰时放入糖和水果,出现了类似现在的冰棍。

制冰术的出现和发展,也大大促进了古代食品市场的繁荣。各式材质的不插电冰箱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。

市场中也出现了冰鲜产品,人们打捞的海产品,通过冷冻,运输得更远、保存得更久,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。

不过要制备一千克的冰,至少需要一百克左右的硝石,成本还是偏高,所以当时一般用冰还是用的贮存冰。

在宋带,冰已经成了一种福利,每年夏天都会给大臣们发冰。宋人吕原明在《岁时杂记》记道:“自初伏日为始,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,凡六次。”

到了元代,人们用牛奶和冰制成了最初的冰激凌。马可波罗应该是第一个吃到它的外国人。

明清时,冰的供应量大大增加,民间也开始出现了经营性的冰窖,老百姓也可以在街市自由购得冰饮。甚至还产生了一种关于冰的贪污名目,叫做冰敬。实际上就是外地官员在夏季给京师官员的一种贿赂。

冰早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,下图中这种木制的冰箱工艺

简单,制造方便,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款式,到民国时期乃至改革开放时期都还在使用。

小结: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可小觑,当我们吃着冰棍,喝着冷饮的时候,我们的祖先在同样的季节,也有同样的享受哦。

谢谢您的观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《英雄联盟》延迟高怎么办?速看这篇解决攻略!
365bet亚洲版官

《英雄联盟》延迟高怎么办?速看这篇解决攻略!

📅 10-18 👁️ 1722
中国“最折腾”的省份,55年里换了15次省会,你知道是哪里吗?
手机拨打电话显示不在服务器区,疑问丨打电话时为什么提示手机不在服务区?...